法学专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项目”秉持“强化融合、重塑底层”的理念,推进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新财经”法治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信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民商法学专业知识,与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法学、金融学、会计学、财税学、大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从事教学科研、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律师法务等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融合型专门法治人才。
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组指导。对于入选本项目的专业,第一导师由浙研院聘任的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其他导师组成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师和浙研院聘任的浙江财经大学教师组成,其中须有一名跨学科导师。跨学科导师,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跨一级学科或跨二级学科。本项目要求学生在第一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部分专业课将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教师主讲,引入国内外优质课程。
4.部分专业课与法律实践部门合作,引入法律实务课程。
5.设置专业调研、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环节,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课题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生应完成学校安排的学术讲座等活动。
6.要求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实践,掌握科研方法,撰写学术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
1.人工智能与法学理论。围绕人工智能,以正义价值为主题、研究适用于各部门法,尤其是数字时代的理论框架、一般原理和原则、基本概念等的基础性学科,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总结。
2.融合型民商法学。交叉融合金融专业、会计专业、财税专业,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研究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人格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破产法、证券法等民商法理论和各种民商事法律制度的学科,为我国民商事立法、司法和律师实务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