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高等研究院(浙江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研究院)!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优秀共产党员|潘美莹:青春“铺路架桥”,解码“幸福方程”

发布时间:2025-06-30 来源: 作者: 浏览数:

潘美莹同志,浙江研究院2022级经济统计学博士生,学生党支部纪检委员。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她始终将红色信仰融入学术血脉,以爷爷“铺路架桥”的精神为指引,用数据科学架设共同富裕的智慧桥梁,用青春解码“幸福方程”的时代答案。她先后获得校“十佳大学生”、思政微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主持参与6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主笔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转化为省级考核指标,在《统计研究》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以科研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青春之传承:铁锹铸基,夯实幸福方程的基底解

“愿作戈壁滩上石,铺就强国复兴路”,祖父日记本上的这句誓言,是刻在她成长之路上的精神坐标。这位曾参与核试验基地建设的荣军,又在耄耋之年毅然拿出毕生积蓄为家乡修通“求学路”的事迹,在潘美莹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担当的种子。她明白,共产党员的担当不仅是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是润物无声的坚守。带着这份信念,她选择统计学专业并立志在科研领域深耕:“爷爷用铁锹铺就物理意义上的路,而我要用数据科学架起共同富裕的桥”。这场跨时空的接力,为“幸福方程”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基底解。

青春之开拓:数据作尺,丈量幸福方程的精准解

作为一名博士生,潘美莹同志始终将“山海协作”的辩证思维融入科研实践。面对浙江省山区26县发展不均衡的难题,她带领课题组深入浙江山区,开展“中等收入群体动态监测”研究,构建起覆盖全省的住户调查大数据平台,搭建连接山区经济现状与共富方向的桥梁。通过自主研发的“三色预警模型”,将脆弱群体细分为红(返贫风险)、黄(收入波动)、蓝(发展潜力)三类,创新提出“梯度扩中”实践框架,研究成果获省委批示,并载入《“八八战略”成果专报》,监测指标纳入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体系。这份将论文写在浙江大地上的实践,成为构建乡村振兴“浙江范式”的坚实桥梁,更是时代青年以科研为笔为“幸福方程”求得的精准解。她也深切体会到:共产党员的学术研究必须扎根祖国大地,把论文写在群众笑脸上。

青春之笃行:算法赋能,跃升幸福方程的理想解

2023年秋,潘美莹同志加入家乡“数字尖兵”志愿团,面对农副产品滞销困境,她背着设备跑遍村落,在货车、仓库中测量、收集数据,构建的智能分拣与预测模型,如同为农产品流通开辟了一条高速路,使分拣效率提升4倍,损耗和运输成本降低10个百分点。这项带着露珠和泥土的创新项目荣获家乡创新大赛“乡村振兴组”三等奖。为帮助村民接受新事物,她曾多次组队帮扶、乡音细讲、实操演示,当七旬果农王大爷第一次在镜头前将蜜薯卖到大湾区时,他那沟壑纵横的脸庞绽放出孩童般惊喜的笑容。而她,也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中,在百姓舒展的眉宇间,再次求得了“幸福方程”的理想解。她深刻认识到:优秀共产党员的价值,在于让尖端技术生长出为民服务的温度。

从祖父用铁锹夯实的乡村路基,到她带领团队用数据编织的共富网络,变的是工具形态,不变的是共产党员“铺路架桥”的永恒使命。每座桥、每条路,都在求解名为“幸福”的方程:那是王大爷直播间蜜薯订单的猛增,是浙江山区脆弱群体从“红”转“蓝”的蜕变,更是总书记那句“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承诺。当构建的监测模型精准预警出返贫风险,当设计的算法激活乡土资源,她更加坚定:优秀共产党员的称谓,既是荣誉勋章,更是永远在路上的责任担当。未来,潘美莹同志将继续以数据为经纬、以初心为原点,在解码幸福方程的新征程上书写共产党员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