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梦华录》、《知否知否》等古装电视剧热播,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国风潮风靡起来。校园外,昔日的南宋皇家宫苑化身为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校园内,这股宋韵之风以茶文化的形式走入通识课堂。近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老师受邀在我校开设《中国茶文化与传播研究》,老师在茶具茶器前讲述茶的历史,邀请学生落座品茗并一同体验点茶的调制过程,感受调制乐趣,引导学生在品茶点茶中体味传统文化,品味别样人生,以茶道的濡染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
广受好评的《中国茶文化与传播研究》是本次精彩纷呈的短学期通识课堂的一个缩影。今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专家学者在我校开展的通识课课程共计27门,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课程不仅包括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批判性思维》、管理智慧与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创意创业》,还包括《SPSS数据分析》、《文本挖掘与社会科学研究》、《计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科学精神与技术进步通识课程,《学术写作与沟通》、《中国文物鉴赏》、《儒家文化专题》、《苏轼作品导读》等人文素养与审美艺术通识课程和《中国政治思想史》、《〈资本论〉选读》、《经济思想史》、《人类学概论》等社会认知与国际视野通识课程。此次通识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授课形式多样,覆盖深度体验、实践和围坐讨论等,在各个智慧教室、研讨室、机房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雄厚师资为我校学子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
今年的短学期通识课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三次选派优质师资赴我校进行短学期课程授课。在我们受益于优质师资的同时,社科大的老师们也给我们带来了最真实的课程反馈。连续三年给我校讲授《人类学概论》的吴乔老师在课程结束后表示他非常高兴来浙财上课,授课三年来,他不断根据浙财学生的需求和喜好调整授课内容,以故事或案例的形式讲授抽象理论,通过布置分级文献、发布读书方法等形式增加课外阅读,拓展学生们的研究兴趣,良好的授课效果只是课程授课的基本目标之一,三年下来,每年都有我校学生向吴老师表示上过这门课打开了学科视野,感受到这个学科的魅力,更有个别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利用假期认真调研,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在课程结束后仍然继续自学人类学,参加浙大、厦大、中山大学等组织的学术工作坊和田野夏令营,矢志报考人类学研究生,吴老师坦言,只要有一个人因这门课而点亮了学术兴趣,甚至决定了发展方向,就算是达成了传道授业的最低目标。吴老师反馈的也只是社科大老师们对短学期集中通识课程授课反馈的缩影。
三年来,我校学生不仅享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专家学者优质的课程面授,我校通过两校通识课程“引培结合”的共建,现已培养了一批掌握了一定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的跟教老师,立项了十余门通识课程建设项目。
除通识课程建设工作正常推进外,我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不断深入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我校合作办学创新举措,积极探索将学生“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养模式。今年7月,我校选派的26名优秀在读研究生圆满完成了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为期一学期的交流访学项目,这不仅让我校学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拿课程学分,沉浸式的研究学习还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有2名访学同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成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学生在访学期间申请立项“知行浙江”调研项目2项、立项“田野调查”基金项目2项、2名访学学生成功申请硕博连读,成果喜人。今年9月我院即将迎接百余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进驻我校完成在浙江的实习实训和科学研究。